|
不知不觉这个系列已经来到(五)了,小区今天也解封了,明天就要滚回office搬砖了。
年底要做行业洞察,得为明年初的行业计划准备素材,之后可能就没办法像现在这样频繁更新了。
虽说是面试,但是千人千面,这个系列也只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去讲述。
可千万别以此套路针对性背题,反而会害了自己。
还有,如果你有看过我写的回答,除了帮一位应届毕业生答疑和对培训机构阴阳怪气。
其他的内容受众基本都是已经在SAP行业内的人。
不是不鼓励大家加入这个行业,只是这件事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办到的。
我会在这个系列结束的时候,详细谈谈这件事。
<hr/>接上回:
瓶子:“那关于GRIR这个总账科目,在FS00配置的时候,和其他总账科目相比,都有哪些不一样呢?”
候选人:“需要勾选未清项管理,仅限以本位币记账,显示行项目…再没了吧?”
瓶子:“确定?还有吗?”
候选人:“额…额……还要勾选允许税过账,以及税务类型选择进项税。”
哈哈哈哈哈,我觉得我要是再疑问下去,他会把FS00的配置全部讲一遍。 瓶子:“你说不对,我来问你吧。GRIR是不是集成科目?它可以手工做凭证吗?”
候选人:“是集成科目,一般不会做手工凭证,通过系统收货和发票校验自动带出。”
瓶子:“那为了防止用户手工误操作,我们一般会?”
候选人:“这个我知道!要勾选只能自动记账。”
瓶子:“ok,那GRIR作为未清项管理,月末是否需要清账?”
候选人:“需要吧?但是我好像都没做过。”
瓶子:“是,如果不是积累了长期的数据,如果不是用户有使用【IDCNGRIR】查询暂估的习惯。
这永远都不是问题。所以,既然自动清账,就要有规则。
一般我们会基于会计分录中的分配字段配置自动清账规则,而分配字段的来源之一就是通过FS00配置的排序码。
答案就是GRIR科目要配置对应的排序码才能方便后续自动清账。”
在“SAP做独立顾问还是乙方入职?”回答里讲过这个故事,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。
有网友说S4版本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了,大家可以自己测试下。 瓶子:“月结的问题就问到这里,我再单独问几个。”
候选人:“好吧…”
瓶子:“请阐述下销售发货和销售开票的会计分录。”
候选人:“销售发货是借主营业务成本,贷库存商品;销售开票是借应收账款,贷主营业务收入和税金。”
80%的候选人能非常正确的阐述会计分录,所以那20%?在干嘛?以没有做过和SD的集成为借口?
别搞笑了好吗,用户回答的都比你流利,还美其名曰去帮别人搞财务信息化。
不苛求大家掌握所有的会计分录,但是每种类型,每个集成点的会计分录必须搞清楚。
不是为了面试,这只是一个合格的FICO顾问必备的条件。 瓶子:“那如果企业启用了发出商品科目,分录会变成什么样?”
候选人:“发货借发出商品,贷库存商品;开票借主营业务成本,贷发出商品,借应收账款,贷主营业务收入和税金。”
瓶子:“很好,那企业一般为什么要启用发出商品呢?”
候选人:“有可能是销售发货与开票不在同一个月,导致成本与收入不匹配,不利于利润分析。”
这个问题能回答上来的候选人还是很多的,所以你看这样多好,又懂系统又懂业务。
对SAP系统配置和操作的熟悉决定了你的下限,对财务生产销售采购业务的理解决定了你的上限。 瓶子:“如果启动了发出商品科目,你有观察过物料账消耗重估步骤,对于销售发货这部分成本差异重估的会计分录吗?”
候选人:“没有,你问的这个太细了。”
瓶子:“确实很细,因为我对这件事的记忆太深了。
那是10年前的一个优化项目,客户告诉我说,他们每个月的主营业务成本不等于当月销售出库商品的实际成本。
从上线开始就有,但是差异不大,每月在3%~15%之间徘徊。
我花了一天时间逐个排查成本结转的过程,才发现ECC在启用发出商品后,物料账中消耗重估的差异会进入发出商品,而不是主营业务成本。
不启用发出商品,差异成本就会进入主营业务成本,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。
你们说,当时实施的FICO顾问是不是挖了一个大坑。
每月大量的主营业务成本没有结转,而是被留在发出商品科目里了。气死我了… 当时我四处求助,翻遍网上资料,以及help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。
于是我决定通过自开发,在月末把这部分留存在发出商品里的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里去。
刚开始我把事情想简单了,想通过当月销售开票,发票红冲来按实际业务还原。
结果在程序上线的第1个月就崩了,业务太复杂了。有当月开票,当月红冲,还有跨月的红冲。
当月红冲按当月的实际成本冲销没毛病,那跨月红冲的呢?难道要用前几个月的实际成本冲销吗?
当时我只能一遍遍的测试并观察SAP物料账对于这类业务处理的模式。
最后结论让我哭笑不得,暂且不论SAP是为了省事还是有其他的意义,对于跨月成本冲销,SAP直接使用标准成本,压根不管你冲销的业务在几个月前的实际成本。
后来我把情况告诉了客户,起初他们还挣扎了下,希望得到最真实的还原。
我说可以,不过逻辑我们一起来理。
他们说没问题,然后梳理逻辑的过程中,他们主动放弃了,说简单点来吧,和SAP系统保持一致就行。(笑~)
说服不了客户的时候,让他和你一起工作。
当他体会到系统逻辑和开发难度的时候,比你解释一万遍都强,而且你越解释他越觉得你在推卸工作。
不知道S4现在有没有解决这个业务场景,如果有的话,麻烦大家评论区告诉我下。
让我这个外行人长长见识~ 未完待续… |
|